学校2011年9月—2016年6月五年发展规划
一、 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基本状况
善耕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善耕实小”)建校于1906年,是一所享有极高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由于学校的迅速发展,2008年平江区政府、区教育和体育局进行了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在平江新城建造了学校新校区。2009年7月原善耕实小合并北校区和书院,整体搬迁至平江新城新校区,开始新的办学征程。
善耕实小新校区由市、区政府投资1.2亿、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47间,各专用教室22间,教学辅助用室15间及4113平方米的体育馆、250米环形塑胶6跑道运动场,硬件设施先进,是一所装备现代化的小学。
由于新校区的设计规模为6轨36班,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并请示了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校舍和设施,分别设立了科学、音乐、美术、微机、劳技、舞蹈等专用教室,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现实有6个年级4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100余人。在编教职员工近120人,学历达标100%,其中本科、大专学历教师占97%,具有中高、小高职称的教师占61%。学校现为平江区品牌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市体育先进学校等称号,并备有市级心理咨询室。
(二)发展优势
1.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1906年至今,我校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经过几代善耕人的不懈努力和励志奋斗,学校已由当初的深巷小校发展为如今具有全新办学理念,赢得社会赞誉的现代化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空间巨大。我校所处的平江新城内,校周边较高品位的楼盘相继开发,大量居民的入住带来了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善耕品牌的入迁,是区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通盘决策,这一决策既满足了人们对享有高品质教育的愿望,又为善耕搭建了按照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标准发展的新平台。
3.硬件设施齐全,综合品质一流。我校硬件设施在平江区目前各小学中名列前茅,曾获“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先进集体”、“苏州市一级图书馆”等荣誉称号。这使我校办成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具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4.注重德育实效,形成美育特色。我校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探索,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牛牛美育教育模式。各班努力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由此各班普遍呈现出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学生在班级内或在学校内的角色体验丰富,学校生活充满童趣和快乐。每个班级既富有鲜明的个性,又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自2008年起,学校依靠自身的师资力量,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善耕”品牌为依托,开设了“善耕牛牛俱乐部”,开展了一系列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每一学年都有值得回忆的经历;小记者班、排球、武术、琵琶、舞蹈、刺绣、苏州话、围棋等社团,让学生在“善耕牛牛”榜样的感召下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每个学期学校都隆重举行“读书节”、“双语节”、校运会、庆祝元旦、庆祝六一等大型活动,校园文化的特色氛围十分显现。
5.课程改革扎实,校本教研有效。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坚决执行市教育局的“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学生在校一小时运动,形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浓郁氛围。按课程设置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并逐步探索开创校本课程特色。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及一系列教学评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堂充满研究有效教学的气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倡导奉献敬业,师资素质优化。学校十分重视师资综合素质的提高,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广大教师勤奋耕耘,锐意进取,自觉学习,不断探索,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增强奉献意识,弘扬敬业精神,整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领悟力、理解力相对较强,冲劲十足。
7.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成效显著。学校行政领导坚持“办高品质的学校,办社区居民满意的学校,办适合时代需要的学校”这一办学理念,将“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公平与效率、制度与人文的关系。
8.领导班子团结,具有民主意识。领导班子配置合理,具有锐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民主意识较强,群众满意度高。我校领导先后曾获“苏州市教育系统关心支持工会工作好领导”、“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平江区均衡教育积极推进者”、“平江区教育技术应用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制约因素
1.学校超负荷办学、运行。学校设计规模仅为6轨36班,但由于生源爆满,现实际办学规模已为8轨47班。庞杂的生源造成学校设施、教师负担过重,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有序运行,挤占了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2.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学校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从职称结构来看,中级职称及以下教师偏多,高级职称教师紧缺。教师教育教学特色不够明显,个人专长尚不突出,“模仿型”、“实干型”的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少,缺乏在区内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困难。
3.学生来源较为庞杂。学校外来生较多,与本地学生之间较大的家庭教育、文化习俗差异性,造成学生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参差不齐,给学校带来教育教学及管理上的诸多困难。
4.部分教师发展滞后。学校搬迁至今,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起色,但在高水平现代化小学创建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学校教师来源于不同层面,原有的学校文化背景不同,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师资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观念更新、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显得不强。
二、 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及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市教育局提出的“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办学要求,按照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办学标准,以“坚持内涵发展,积淀办学底蕴”为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依托善耕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切实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相关问题,从而使各发展要素优化组合、相互促进、活力涌流、充满生机,有力推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在五年之内,进一步凸显善耕的品牌优势,在平江新城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美誉度,办成一所符合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学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充分体现我区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理念,旨在使学生综合素质区内领先,教师综合素质优良,学校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平民阶层、具有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特征和发展特色的学校。
办学目标:一所提供均衡、优质、高效教育服务的学校;一所符合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学校;一所立足平江、面向未来的特色品牌学校。
办学特色:坚持以“一生向善,百年勤耕”文化立校,坚持人格塑造和智能培养的和谐统一。
培养目标:让善耕的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小学毕业生。
教育理念:在乐学中会学、善学;在成功中成人、成事。
管理理念: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校训:一生向善,百年勤耕
校风:求真、求善、求美、求实
教风:善教、善耕、善思
学风:善学、善问、善悟
三、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实施举措
(一)注重德育养成实效
1.发展目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遵循德育工作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2.实施举措
(1)坚持德育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正、副班主任的职责分工,重视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德育协调体制的研究,不断增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心,形成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合力,营造“人人做德育工作,人人关爱学生”的德育氛围。有计划地进行正、副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德育理论学习,开展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完善学校的优秀班主任评选奖励制度,重视班主任后备力量的培养。
(2)认同学生各成长阶段和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推进德育工作;鼓励各年级和班级进一步彰显管理特色,以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确立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寓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4)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善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正确把握学生养成状态,讲究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3.达成标志
(1)建立一支适应学校特色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德育师资队伍。
(2)凸显德育实践活动的特色。
(3)提高学生的整体养成水平。
(二)突出有效教学研究
1.发展目标
切实贯彻课改《纲要》精神,积极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推进教与学评价机制的改革,着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业务能力。
2.实施举措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纲要》,提高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自觉性,引导教师在关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致力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习得终生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重点围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3)倡导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目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个体的差异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诊断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密切结合起来,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科学结合起来,推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种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评价组织形式的试验和应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4)强调教师应做到教学“七认真”,严格“七认真”教学常规管理,建立教学专题调研校本督导制度;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包括集体备课磨课、同题多研、推门听课、说课评课等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促进教师实施有效教学业务能力的扎实提高。
3.达成标志
(1)形成“有效教学”校本教研的浓郁氛围。
(2)切实推进教师打造自我教学风格。
(3)全面、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三)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1.发展目标
发挥教育科研引领、服务、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构建“勤学善思”的学习型学校。
2.实施举措
(1)从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对学校最具影响力的迫切问题,选择最贴近教师现有教科研基础的研究课题。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规范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教育科研的已有成果,真正发挥教育科研引领、服务、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倡导“勤学善思”的乐学精神,营造“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健全多种形式的读书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去读一些理论性读物或专著;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科研沙龙等活动;鼓励教师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应用教育理论和教学原理,撰写具有一定理性高度的经验总结和论文,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总结、反思、提升和应用理论的能力。
3.达成标志
(1)获得较高水准的具有指导实践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的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
(2)教师理论应用和总结提升能力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四)创新传统特色亮点
1.发展目标
根植传统特色,创新时代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特色发展。
2.实施举措
(1)传统特色项目增光添彩
①积极组织开展“争当善耕好牛牛”评比活动。丰富牛牛俱乐部活动内容,开展好科技、艺术、体育竞赛等活动,抓好三课两活动以及阳光体育比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②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实施专人负责,有计划、有目的地正常开展活动,注重优化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③继续抓好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并不断拓展新的特色领域;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图书馆、阅览室等多种渠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开展系列学科竞赛、素质活动等活跃学生思维,满足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2)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气息。广泛开展校本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积极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加强拓展课和探究课的研究和管理,并完成一定的校本教材编写,逐步形成校本课程资源库。结合学科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外知识的探究,在自主、探究、开放的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善耕”文化彰显品牌特色
①立足一廊一墙一特色,建设善耕文化主题墙、姑苏文化历史展、书香悦读文化廊和社团文化成就壁,让学校环境充满文化意蕴。
②每年举办一届“善耕文化节”,弘扬百年名校的“善耕”精神,展示、留下师生的成长轨迹,以全校师生的励志、执著、勤奋、创新,不断丰厚“善耕”品牌的学校文化底蕴积淀,切实提高“善耕”文化的品位、境界和水准。
3.达成标志
善耕文化浸润校园,善耕文化深入人心。
(五)优化师资素质结构
1.发展目标
强化师德修养,增强敬业精神;实施分层培养,提高整体水平。
2.实施举措
(1)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素养,培养忠诚事业、热爱学校,具有勇于挑战困难、正确面对挫折、锐意进取、宽容大度等良好心理品质和廉洁奉公、敬业爱生等高尚师德的教师群体。
(2)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品位。
第一梯队教师标杆型培养:倡导走研究发展之路,提高他们的学养品位,发挥他们教育思想和教学业务传帮带的引领作用,争取涌现在区内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
第二梯队教师后备型培养:采取自学与集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促使他们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业务骨干或区、市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名教师。
第三梯队教师基础型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实施师徒结对带教的“青蓝工程”,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尽快熟悉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工作。
3.达成标志
切实提高师德修养品位,体现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一致。
(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1.发展目标
增强服务意识,健全财务管理。
2.实施举措
(1)增强后勤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后勤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优、奖励活动,促使服务质量的切实提高。
(2)做好学校现有资产的登记和管理,加强现有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最大限度发挥好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效能。提倡发扬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精神。资金上,一方面要做好年度的预算,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开源节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好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的后勤保障工作。
3.达成标志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提高财物利用效能。
(七)务求领导管理高效
1.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体积极性。
2.实施举措
(1)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观念,倡导“求真务实,服务优先”的工作作风,努力使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成为教育的能手、协调的好手、管理的高手。
(2)优化学校管理人员结构,逐步推行管理岗位竞聘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健全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评价、目标考核的完整体系,加强对目标实施过程的跟踪调控和科学管理。各管理层根据各自应达到的五年发展目标,按学年度进行分解,并建立和实行自我监控、评价与上下层之间相互监控、评价结合的机制,保证全过程信息反馈的渠道畅通,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4)强化民主管理、规范管理、有效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尊重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完善《善耕实验小学常规管理手册》,努力使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过程,使各项规章制度能切实保障学校工作的有序、高效运作。
(5)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健全各项考核、奖惩及评优制度。在加强目标激励、强化规范管理、注重结果考核、实现奖惩公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和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原则。
3.达成标志
(1)建成一个具有锐意改革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领导班子。
(2)建有健全、完善、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3)管理人员素质和教职工积极性全面提高。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管理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完善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逐步完善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已形成的科学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更好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服务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四)师资保障
引导教师提升自身师德师风修养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表,鼓励教师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特色风格,搭建教师成长舞台,改善教师成长条件。
(五)领导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五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