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悠悠岁月章回 邂逅“善耕”情怀

    发布时间:2018-05-20浏览次数:

    悠悠岁月章回 邂逅“善耕”情怀

    提及善耕,“老苏州”估计无人不晓。这所品牌响当当的百年老校,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扎根泥土,守望姑苏,承载着一辈又一辈的梦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一百年的时光,经历了多少的风霜雪雨,一百年的薪火相传,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情怀。

    向善勤耕,传承百年校训

    2009年,善耕老校易地重起,虽然搬迁至平江新城,抹去了历史显见的痕迹,但是“一生向善,百年勤耕”这一无形的校训文化却依然一脉相传,引领推动着学校的持续发展。

    踏入善耕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学校的标志性雕塑,整个雕塑采用了大气沉稳的中国红作为主色调,将校风、教风、学风融入其中,寓意着老校在新校区展现着活泼积极的蓬勃生命力。其上方以百年老校的“善”字为主题,下方的“五牛图”浮雕,辅以“耕”的底蕴,向善在上,勤耕在下,品行为先,勤勉为本,学校教育百年来传承和发展的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与气质。

    “善耕”这个校名是学校第五任校长韩秉直先生命名的,以善于耕耘比喻善教善导,精心育才,以此要求教师循循善诱,教书育人,希望学生能成为身体健康,品德高尚,学有专长,奋发向上的人。韩秉直先生治校严谨,处处以身作则。在善耕工作期间,他尤为重视教育质量,升学率一直很高。韩秉直先生曾回忆:当时苏州各校,男生以考取苏州中学为荣,女生以考取苏女师(初中部)为荣,而“善耕”报考这两所学校的,可说报多少取多少,升学率达百分之百。因此善耕深得学生家长与社会的信赖,入学学生也不断增加。有些学生住得离校较远,他们也甘心情愿多跑一点路,还有些人甚至是从四乡八镇或者外地慕名而来求读的。得益于善耕的基础教育,学校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四位中科院院士,多位省、市级高考状元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

    学校的孩子都以自己为善耕人而感到骄傲,虽然时光变迁,校址易地,但他们却能对学校百年的历史如数家珍,这一切都源于学校的开放式校史廊:青水砖墙、老校钟、古井圈、微缩的小桥流水学校旧址、古色古香的雕花木窗、“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的老校牌、象征“善耕”精神的五牛浮雕……学校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凝固,也在这里流动,孩子们一下课都喜欢来这里驻足流连,细细感受,做百年文脉的传承者,自豪!

     历经世纪变迁,始终不忘初心,先贤办学的理念,是善耕走过百年最坚实的根基。一生向善,百年勤耕,这是善耕最初的教育情怀,也将成为学校永远的精神支撑。

    知善深耕,诠释幸福教育

    而今,在“苏式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基于百年校训内涵发展的新善耕,又融入了“教育要关怀学生的终生发展和终生受用”这一思想,全力营造出以“知善深耕”为特质的幸福教育文化。

    幸福的教育,就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爱和自由。来到善耕,你会发现处处都有学生快乐学习的身影。清幽“敬贤亭”中,孩子们瞻仰先人,拜读事迹,古代贤者的人文情怀鼓舞着他们稚嫩的心;“牛牛文化墙”边,孩子们诵读美德儿歌,寻找熟悉身影,身边美德少年的榜样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开放阅读区,孩子们浸润国学,品读经典,致远书香熏陶出了他们的睿智明辨;古韵“姑苏廊”,孩子们三两成群,玩味品评,吴地深远厚重的底色绘就了他们的朴实儒雅。苏式园林般的“一步一景”,勾勒出了一种学习环境,一种源于教育本真的质朴与深邃。孩提时代在善耕校园结下的这份“善”缘,传递给莘莘学子的正是与人为善,终生为善的仁厚德行。

    如果说“知善”是精神品质的浓缩,那么“深耕”则是踏实处事的写照。古语有云:深耕细作,深耕易耨,农耕既是劳作,也是学问。当年叶圣陶在甪直建了生生农场,含义为师生共作,而今善耕建立的耦耕小农场也有师生共耕之意。

    小农场以亲近自然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校本教材的实践基地。农场分为蔬菜大棚、水果大棚,高科技生态园以及小小动物园几块,里面整齐地种植着草莓、小番茄、生菜、南瓜、花菜等蔬菜水果以及近20种不同的农作物,每列农作物前面还有标志牌写明农作物的身份。学校精心安排了课表,每周组织各班学生到农场进行劳动、体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给植物锄草、浇水、施肥、采收果实,参与农场的日常管理,体验劳动的快乐。农场大棚旁边的动物园里散养着小羊羔、兔子、蚕宝宝、信鸽,小香猪、珍珠鸡等小动物。在“小小动物园”,孩子们亲眼目睹羊妈妈诞下小羊羔的过程,亲自喂养信鸽,放飞蓝天,等待回归的过程,亲手采桑叶哺育蚕宝宝,观察结茧吐丝的过程,其中的期待和激动,是书本永远都不能传递给他们的具有温度的体验。

    学校的各个社团也特别喜欢这块“乐土”,种植社、美食社,美术社、陶土社、气象社、小记者团、文学社,他们都争着到小农场进行活动,采集获得新鲜的素材和丰富的自然知识。学校还组织相关专家和老师编写了“耦耕小农场”的辅助文化校本教材《耦耕集》,当中汇聚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可以让孩子边在活动基地劳作,边发现问题,然后到教材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带着学到的新知识再次走进小农场,从学到思再到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体验,结合着教材的内容进行生动的现场学习,可谓是寓教于乐。如今,学校的小农场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相信以后也会成为他们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在善耕,除了这片“乐土”以外,学生还有自己“乐园”和“乐地”。教学楼之间的空间,是学生的“乐园”——嬉戏园,园内紫藤廊下摆放着雕刻着象棋、围棋、斗兽棋等传统棋类棋盘的石头桌椅;地面上画着造房子、蹦方砖的格子,每当课间这里都会传来跳牛皮筋女孩子的朗朗歌谣,滚铁箍比赛的呐喊加油……学校教学楼二、三层的空间,是学生的“乐地”—— 开放式图书馆,这里的图书都是学生自愿从家里拿来交流的,都摆放在学生随手可取之处,并全天候开放,学生只要有空都能来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而开放式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

    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所以在善耕,让每一个孩子以愉悦的精神状态,情趣盎然地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幸福的教育情怀,更是一幕幕温馨的常态画面。

     

    扬善慧耕,创新育人理念

     今年开学初,善耕的校门口真热闹!卡通牛牛憨厚地席地而坐,引来一大批超级“牛”粉丝与它合影留念,。说起“善耕牛牛”,它可是苏州市第一个校园卡通形象,陪伴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快乐成长。“善耕牛牛”卡通评价体系也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创新,经历了几代变革,如今已经是第三代“卡通牛牛”形象啦! 小学霸最想被评为英才牛”“踏实牛”“坚韧牛,绅士淑女喜欢的自然是文明牛”“勤劳牛”“守纪牛“,但谈及 健体牛”科技牛“”才艺牛””,那只要是善耕的孩子,谁都想摩拳擦掌拼一拼呢,要知道,学校每学期的“好牛牛”获奖比例可是能达到90%以上的。可爱的“善耕牛牛”使以往板着脸的评价机制一下子活泼起来,也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主线。

    近年来,学校强势推进科技教育,每学期都会开展全校性大型科普活动:纸飞机飞行赛、水火箭、气火箭竞赛、快乐泡泡秀……“科技牛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电子百拼、模拟机器人制作、模拟机器人定点、电路创新制作、建模、车模等比赛中,共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团体一等奖3次,苏州市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团体一等奖10次、团体二等奖2次,另外获得省、市个人一、二、三等奖253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超级科技牛”王仲文同学自行设计的一款“最适宜人眼阅读的台灯”,在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第二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提名。

    作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排球可是善耕“健体牛”的特长,学校在体育课中加入排球课,为排球运动编写校本教材,编排排球操,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分年级进行普及教学。学校排球队也屡获佳绩:男队曾获得苏州市小学生排球比赛三连冠;女队也不甘示弱,先后夺得苏州市小学生排球比赛的两次冠军。

    开放、包容的善耕育人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力求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可爱的“善耕牛牛”激励着孩子们张扬个性,智慧耕耘,六年的善耕生涯,“牛牛”卡通形象伴随着他们长大,快乐的牛牛如朋友般鼓励他们奋发进步。多年后,毕业的孩子回到母校,他们说,再次见到善耕牛牛,美好回忆历历在目,犹在眼前,这种情怀就叫——“童年”。

     

     

    下一条:一生向善,百年勤耕——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史简介